山西洪洞县祭祖文化馆对沈姓的介绍和沈氏移民大概

    中华沈氏网 2009年5月9日 沈氏


沈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五号供橱。〔家谱〕沈姓的家谱有:《河北清河沈氏族谱四卷》( 河北清河县沈儒林村) ;《上海松江娄县沈氏家谱四卷》( 上海松江县博物馆) ;《江苏淮安迁淮沈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江苏淮安县图书馆) ;《江苏南通通州沈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北京图书馆哈尔滨师大) ;《浙江杭州武林沈氏枝谱》( 北京图书馆( 二部) ) ;《安徽青阳南洪沈氏宗谱八卷》( 河北大学) ;《安徽五河沈氏宗谱二卷》( 安徽五河县文化馆) ;《福建晋江沈氏族谱》( 台湾) ;《山东武城沈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北京图书馆) ;《河南商邱睢阳沈氏家谱不分卷》( 历史所) ;《广东恩平陡门沈氏宗谱八卷》( 辽宁图书馆) 。

〔字辈〕清光绪二十三年沈福氵影等修《沈氏家谱》, 浙江绍兴沈姓一支字辈谱为:“恭伏良隆厚, 福守正承先。”续修字辈谱:“业贻谋启后, 庆锡树维贤, 积德嘉乃永, 开宗寿益绵。”

〔迁徙〕沈姓起源于今河南、安徽两省之间地区, 其大致播迁情形,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有关资料记载, 春秋时, 沈国被蔡国灭掉以后, 其王族子孙逃奔楚国, 以国为氏称沈氏。当时逃奔于楚国的是季载的后裔子逞, 其孙沈尹戍, 初隐居于零山, 后仕楚为左司马。尹戌之子沈诸梁, 世袭官左司马, 并食采于叶, 号叶公。其后便世居于叶。秦时, 至沈诸梁曾孙沈逞, 召为丞相, 不就, 居沈丘, 建沈亭于颍水之滨, 游钓终身。逞子沈平, 封竹邑侯。平子沈遵, 汉时为齐王太傅, 徙居九江寿春。其后子孙在东汉有多人入朝为官。东汉时有沈戎, 任九江从事, 因说降“巨贼”尹良有功, 被光武帝封为海昏侯, 辞不受, 举家徙居会稽乌程吴兴, 此为沈姓南迁之始。沈戎后代历魏晋南北朝, 族派不断庞大, 故沈姓后裔多以“吴兴”为堂号。魏晋南北朝之时, 也是沈姓大举南迁之时, 其间所形成的“吴兴”郡望, 成了沈姓世代繁衍的中心。其后不断地向四周播衍。至唐代以前, 沈姓已散居今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沈氏入闽, 始于唐初, 据《漳州府志》记载:“唐初随陈元光开漳偏裨, 有沈世纪从陈王政领军入闽?? 日与元光披荆棘, 开村落, 翼地数千里, 子孙散处龙溪、漳浦、南靖、长秦、诏安等处。”其后入闽者增多。于唐末有沈氏入粤者。另外, 唐时, 沈姓在我国北方得到新的发展。至宋末, 因金兵南下中原, 宋室南迁临安, 北方再一次遭受了空前的浩劫, 迫使中原士族大举南迁, 其中也有沈姓。南迁的结果, 使沈姓族人在江南的分布更广。

其中今福建、广东等地沈姓人口增加的最多。至明、清, 沈姓遍及全国各地, 并有沈姓开始由东南沿海向海外移居。由上我们也可看出, 我国的沈姓历代也多是以江南为其主要的分布地区。洪洞大槐树移民黄骅沈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黄骅镇沈庄村; 黄骅沈氏另一支始祖同范、李三姓, 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常郭镇柳林庄村; 房山沈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元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北京市房山区岳各庄村; 和林格尔沈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和林格尔县舍必崖; 随县沈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随县关山乡汪店村; 阳谷沈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七级镇东沈庄村;阳谷沈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七级镇西沈庄村。


作者:沈海全

2 回复:山西洪洞县祭祖文化馆对沈姓的介绍和沈氏移民大概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沈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 泽、潞、辽、汾、沁五州, 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 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沈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周朝《世本》。


作者:沈海全


分享按钮>>嵊州中西合璧的最大古建筑——沈氏豪宅
>>【安氏论坛贴精选】振兴安氏家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