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姓名人】 沈姓人物图谱

    中华沈氏网 2009年7月6日 沈在建


 自沈姓得姓的三千余年来,沈姓族群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沈约,唐代的诗人沈俭期,武则天时期的宰相沈君谅,文学家沈即济、沈亚之,书法家沈传师,诗人沈千里,北宋的科学家兼政治家沈括,元代的戏曲家沈和,明代的画家沈周,散曲家沈仕,天文学家沈德符,女诗人沈反修,清代的诗人沈德潜,画家沈铤,戏曲家沈起风,史学家兼文学家沈钦韩,海军将领沈昌寿,近现代著名人士沈钧儒,音乐教育家沈心工,书法家兼诗人沈尹墨,医学外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沈克非,音乐理论家沈知白,等等。而到了当代,沈姓则在科技与艺术领域开辟出了一个新天地。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渔邨、中科院院士沈珠江、沈昌祥;而在文艺领域则有已故的香港著名演员、主持人“肥肥”沈殿霞,还有凭借小品“不差钱”最近红遍大江南北的“小沈阳”沈鹤等等。 

沈约(441年-513年):字休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西)人。他历仕宋、齐、梁三朝,因其博通群籍,文才斐然,成为当时的文坛领袖。他是诗歌中讲究声律的“永明体”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声律理论。其诗文数量极多,著有《晋书》等多种史书著作。

中国唐代小说家,史学家 - 沈既济
生卒年不详。德宗初年,曾为太常寺协律郎,官终礼部员外郎。他博通群籍,尤工史笔。《全唐文》录其文6篇。传奇作品有《枕中记》和《任氏传》。《枕中记》写卢生于梦中位极宰相,权势煊赫,梦醒觉悟,皈依宗教。表现人世荣华富贵不过如黄粱一梦。《任氏传》叙狐精化为美女任氏,与贫士郑六相爱同居。她善良聪慧,遇暴不失节,殉情以至死。二者是中唐传奇中创作年代较早的名篇。与初唐作品相比,它们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有较大进步,写作技巧也有很大提高,标志唐传奇创作进入全盛时期,对后世文学颇有影响。

沈万三:名富,俗称万三,吴兴人,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他利用京杭大运河的优势,在苏州周庄经商致富,时称江南巨富第一。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捐钱修建了南京都城的三分之一,由此也遭到朱元璋的嫉恨,后来借机将其充军云南,其家族遂衰落下去。现周庄沈厅为其后世子孙所建。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明代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班首。他性情敦厚、博学多才,长于文学,亦工诗画,尤善画山水、花卉、鸟兽、虫鱼,皆极神妙。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代表作品有《蜀葵图》、《策杖图》、《蕉石读书图》等。

沈璟(1553~1610)
中国明代戏曲家。字伯英,号宁庵。江苏吴县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 ,历任兵部、礼部、吏部主事、员外郎。十六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升光禄寺丞。这次乡试,因考官舞弊,受朝臣弹劾,沈璟于次年被迫回乡,从此开始了他的戏曲创作生涯。著有传奇17种,合称《属玉堂传奇》。现存《红蕖记》、《埋剑记》、《双鱼记》、《义侠记》、《桃符记》、《坠钗记》、《博笑记》,余均失传。沈璟是吴江派主将,在当时剧坛上有一定影响,吴江派事实上成为昆曲的正宗。他的创作思想倾向比较保守,但在艺术形式上却有志于革新,如《博笑记》、《十笑记》等,实为短剧,以2~4出戏表演一个故事。作品以情节离奇、关目曲折取胜。沈璟又撰有《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以80多部南戏、传奇作品以及部分唐宋词作为原始资料,考订了各曲的来历、句式、板拍、四声韵脚 ,使得652支曲牌成为作者、唱家可以遵循的典范。

沈士充
中国明代画家。生卒年不详。字子居,上海松江人。擅山水、人物。山水师法宋懋晋,兼师赵左,并吸取历代名家之长,于元人用功尤深。作品能写实景,构图或疏朗或繁复,笔墨秀润清逸,画风与董其昌相近,并为之代笔。其人物多作白描,师法丁云鹏,颇有古意。他的画在当时有一定影响,于松江派中另创云间派,追随者颇众。有《仿古山水》、《南京十景图》、《白描大士》等传世。

中国明代书法家 - 沈度(1357~1434)
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曾任翰林侍讲学士。擅篆、隶、楷、行等书体,为明代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台阁体又称馆阁体,“台阁”原指尚书,后为官府代称,台阁体书法早在宋代即已出现,至明代,因其为皇帝所赏识,而获得很大发展,遂成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形式明代台阁体书法结体平正,笔致光洁,景色乌黑,风格秀润华美,适合皇家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标准。但也有人认为台阁体书法结体缺少变化,意趣不足,而持批评态度。沈度以长于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名重一时。有墨迹《教斋箴》、《四箴铭》等传世。弟沈粲,擅行、草书,子沈藻,擅楷,均承家学。

沈德潜(1673年-1769年):字确士,号归愚。清代著名诗人,江苏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影响较大。 

中国清代散文家 - 沈复(1763~ ?)
中国清代散文家。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一生为幕僚。《浮生六记》是其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但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这种记述夫妇间家庭生活的题材,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属罕见。《浮生六记》原有六记,现存四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已失传。1935年世界书局出版的《足本浮生六记》,后两记是伪作。此书有多种版本。以俞平伯校点本为佳,附有《浮生六记年表》。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



沈葆桢(1820年-1879年):字幼丹,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清朝大臣, 林则徐女婿。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被杀为借口,派兵侵台。他临危受命,以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身份,驰赴台湾布防设守,以非凡的魄力在台湾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为日后台湾正式建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沈家本(1840年-1913年):字子淳,浙江归安(今浙江省湖州市)人。晚清法律学家,1902年,受当时三位朝廷重臣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的联合举荐,沈家本与伍廷芳一道出任修律大臣,被誉为“中国法律现代化之父”。其代表著作有《法学盛衰说》。

沈尹默(1883年-1971年):字秋明,浙江吴兴(现浙江省湖州市)人,现代著名书法家、诗人。他自幼学习书法、诗文,用笔古劲秀逸,深得二王神韵,颇具晋唐法度,正、行、草、隶、篆各体皆精,尤以行书知名。同时,他又是中国新诗最早的开创者之一。

 

沈雁冰(1896年-1981年):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现代著名文学家,浙江桐乡人。他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中国新文学奠基人之一。其文学成就集中反映在小说创作上,代表作有《子夜》、《蚀》、《林家铺子》等。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文化部长、《人民文学》杂志主编,长期担任新中国文化事业领导工作。


沈从文(1902年-1988年):苗族,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主要有小说《边城》,文集《湘行散记》等。他本着通过文学领悟生命真谛的理想,建造他的人性小庙,成为上世纪30年代京派小说的领衔者。他在艺术上的最大贡献是为我们提供了古朴、优美的湘西生活画卷。 



    得姓始祖季载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北宋著名科学家,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他精研天文、物理学、数学、地质学和医学,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创立“隙积术”、“会圆术”;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对于有效的方药,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他以平生见闻,著成《梦溪笔谈》。

沈钧儒(1875年-1963年):字秉甫,祖籍浙江嘉兴,出生于江苏苏州,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法学家、教育家。他早年为清光绪进士,后留学日本,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抗战前夕,他大力宣传抗日,是著名的“七君子”之一。此后他又创建并领导了中国民主同盟,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为建立新中国法制体系作了重大贡献。

 

沈心工(1870~1947)
中国学堂乐歌作者。原名庆鸿,笔名心工。1870年2月14日生于上海,1947年9月5日卒于同地。1896年入南洋公学师范班。1901年任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教师,后赴日本学习音乐。1902年在东京创办音乐讲习会,并开始编写、填词和创作学堂乐歌。1903年回国,在原校长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所编《学校唱歌集》(共3册,1904~1907)是中国最早的学校歌曲集,后又编有《重编学校唱歌集》(共6册)、《民国唱歌集》(共4集)、《心工唱歌集》等。他的主要作品有《黄河》、《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竹马》等。



 

 

 

 中国中央电视台播音员 - 沈力(1933~ )
中国中央电视台播音员。原名沈立环。祖籍江苏。1957年从部队转业,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组,师从齐越。1958年调入刚刚成立的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成为中国第一名电视播音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从事了8年电视编导工作的沈力,在1982年中央电视台将《为您服务》确定为每周日晚固定播出的重点节目后,成为中国第一个专栏节目主持人。她在深谙节目内容的基础上,将内在的情感恰如其分地融于语言技巧之中,体现了东方女性亲切柔美凝重端庄的气质。1983年,沈力获全国专栏电视节目评选优秀节目主持人奖,同年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约理事和主席团成员,198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1年获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开拓奖特别金奖。

沈湘(1921~1993)
中国男高音歌唱家。天津市人,1993年10月4日卒于北京。先后在北平(今北京)燕京大学音乐系和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声乐系学习声乐。并在上海、天津、北平等地举办独唱音乐会。1947年在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任教。1950年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1979年评为副教授。1982年评为教授。1983年担任声乐歌剧系主任。1985年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他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学生多人多次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成为歌唱家,如郭淑珍、李晋玮、杨彼得、梁宁、迪里拜尔、殷秀梅、刘跃等。

中国漆器艺术家 - 沈福文(1906~ )
中国漆器艺术家。1906年2月14日生于福建省诏安县。1924年在厦门集美学校随张书旂学画。1928年入西湖艺术院,后因从事进步艺术活动而被除名。1933年毕业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同年任教于北平私立美术专科学校,又因从事进步活动而被捕入狱。1935年赴日本学习漆器。1937年回国,翌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0年与李有行等创办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漆工科主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和顾问,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院长、名誉院长等职。沈福文几十年来从事工艺美术教育,培养了许多专业人才。他的漆器艺术继承民族髹漆工艺的传统,又融汇日本漆艺之长,风格深厚朴实,深沉润泽。著有《中国髹漆工艺美术简史》、《漆器工艺技法撷要》、《中国漆艺美术史》等。

沈从龙(1913~1983)
中国电机专家。1913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东台,1983年3月17日卒于哈尔滨。 193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曾任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昆明四厂工程师。1945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48年回国后任湘潭电机厂工程师,1949年任武汉大学电机系副教授。1950年后,历任东北工业部电器工业管理局等单位主任工程师。1960年调哈尔滨电机厂任副总工程师。他长期从事大型电机的研制工作和电机厂技术改造工作,是哈尔滨电机厂工厂设计的主任工程师。他组织了100、300兆瓦等水轮发电机组和50、100、200兆瓦等汽轮发电机的研制工作。晚年,赴联邦德国、法国、美国、瑞士等国家进行学术考察,组织了600兆瓦汽轮发电机的技术引进工作。1980年1月任哈尔滨市副市长。曾任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理事和黑龙江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沈鸿(1906~ )
中国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06年5月19日生于浙江海宁。1919~1938年先后在上海协泰新布店当学徒、店员、司账,上海利用五金厂经理。1938年,为抗日救国,离开上海到延安。1938~1949年在陕甘宁机器厂、晋察冀兵工局、华北企业部任工程师。1949年后历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计划局重工业处处长,国家计委机械局副局长,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电机部、煤炭部、农机部、一机部副部长,国家机械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他是一位通过刻苦自学获得理论知识同时又在实践中应用的实践家,长期从事机械工程的研制和组织领导工作,为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领导研究制造了中国第一台1.2万吨全焊接结构的锻造水压机;参加组织领导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套火车车轮轮箍轧机;组织、领导、研究设计制造了许多重大机械设备,如3万吨模锻水压机、4200毫米厚钢轧机等。主持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机械工程手册》和《电机工程手册》。他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几十年他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爱国主义的指导思想,提倡研究、试验、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七事一贯制”的工作方法。1985年10月,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他金质奖章。著有《对机械产品设计的几点意见》、《关于什么是先进机械产品的探讨》、《机械工业能够担当四化建设所需设备的主角》等文章。

小沈阳

沈元(1916~ )
中国航空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6年4月28日生于福建福州。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1943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留学,1945年获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教授与系主任,航空工程学院院长,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院长、名誉院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力学课程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还历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航空教育组织领导和科研指导工作并取得重要成就,为中国力学研究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英国期间研究证实了高亚声速流动下似圆柱体附近可出现正常流动的局部超声速区,当速流马赫数增加至一定值时方开始出现极限线的存在。这一结果启示了无激波跨声速绕流的可能性。这项开创性学术成果受到国内外空气动力学界广泛重视和多次引用。从事教育组织领导和科研指导工作40多年,在北京航空学院的筹建、办学方针确定、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订、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教学组织领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6年参加中国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极力赞成关于建立导弹研究机构的建议,并预见到这一新事业需要人才的迫切性,主动要求同时在北京航空学院增建一整套相应的新专业,沈元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及时培养了大批科技力量。积极组织领导研制各种重大教学、科研实验设备,为北京航空学院设计试制成功的许多产品,填补了中国当时在这些领域的空白,满足了教学科研的需要。50年代即注意到计算机在航空航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在及时组织技术培训、购置设备、计算机推广应用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沈有鼎(1908~ )
中国现代逻辑学家。字公武,出生于上海市。
1929年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1929~1931年留学于美国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1931~1934年留学于德国海德堡大学和弗赖堡大学。1934年回国,任西南联大哲学系讲师、教授及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1945~1948年赴英国从事研究工作。1948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他主要从事数理逻辑、中国逻辑史和哲学的教学研究工作。著有《所有有根的类的类的悖论》(论文)、《两个语义学悖论》(论文)、《初基演算》(论文)、《〈墨经〉的逻辑学》、《“纯逻辑演算”中不依赖量词的部分》(论文)。

沈云陔(1905~1978)
中国楚剧演员,工旦。湖北新洲人。少年时在乡间学艺,到武汉后,精心研究总结各剧种名家之长,数十年孜孜不倦,终于形成了沈派艺术。他的表演朴实大方,人物性格鲜明,生活气息浓厚,深受人民欢迎。他是一位爱国艺人,早年组织工会,编演有教育意义的新戏;组织宣传队,在四川进行抗战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致力于戏曲改革。代表剧目有《庵堂认母》、《宝莲灯》、《杀狗惊妻》、《泼粥》、《夜梦冠带》等。

 


分享按钮>>【 说沈 】 沈姓
>>【安氏论坛贴精选】安双通所在佳嘉陶瓷厂开工了!